2023年以来,权益行情多有低迷,但得益于“债牛”给力,一些公募基金的规模仍实现了稳步增长。不少以权益产品为主的公募基金不断发力固收业务,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固收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第二张面孔”。
从多只规模达数十亿元的“爆款”产品来看,公募业务以固收为基本盘的规律持续应验,且“布局一年即见效”的观点似乎仍难证伪。当然,个别公募基金对于固收的布局,实际上早在前几年权益行情高涨时就开始行动了。
固收成“第二张面孔”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9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新发行基金总规模为1.48万亿元,其中有1.08万亿元为债券基金,占比达72.97%。即便仅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对象,同期成立的501只债券基金总规模也达到了1.07万亿元,平均每只发行规模就高达21.5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权益型公募不断发力固收业务,在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中成为基金业的“弄潮儿”。
比如,兴证全球基金在上述区间一共成立6只债券基金,总规模为292.57亿元,平均规模达48.76亿元。其中,成立于今年4月的兴证全球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基和成立于去年的兴证全球恒荣债基、兴证全球恒远债基,规模均超70亿元。相比之下,已是老牌“固收大厂”的博时基金,同期成立的9只债基总规模不过149.23亿元,平均规模为16.58亿元;鹏华基金同期则成立11只债基,总规模为269.53亿元,平均规模为26.95亿元。
2023年以来,兴证全球基金新成立的基金中,超八成为债券基金。显然,对于这家走出了谢治宇、董承非、任相栋、邹欣等大佬的权益公募而言,发力固收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拥有刘彦春、鲍无可、杨锐文等一众权益明星的景顺长城基金身上。2023年以来,景顺长城基金一共成立了6只债基,尽管在同期成立的21只基金中数量占比不足30%,但这6只债基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92.96亿元,规模占比则超过了70%。
中小公募方面,此前一直主打“权益牌”的泉果基金,今年4月也成立了首只偏债混合基金,规模达到41.22亿元。
前瞻性眼光从何而来
权益型公募也发力固收,被市场解读为顺应行情变化而做出的调整。2023年至今,权益基金发行遇冷,以中短债和长债为主的固收产品,成为支撑基金规模持续增长的生力军。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伴随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者面对的客户和在管资产规模也出现跃升,同时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过去权益投资占比较高,现在包括固定收益、多资产等投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窦玉明说,为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中欧基金在多策略产品线上持续加大投入,目前已形成了“1+1+N”的产品线,即立足权益(第一个“1”)、强化固收(第二个“1”),“N”则指升级多资产和量化投资,孵化更多元的产品。
实际上,个别公募基金对于固收的布局,早在前几年权益行情高涨时就开始行动了,战略眼光正被市场逐渐验证。
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例,该公司早在2020年就从国投瑞银基金挖来了固收大将李怡文,并委以固定收益部稳定收益业务投资负责人的重任。将李怡文招入麾下后,景顺长城基金开始大力发展“固收+”,逐渐朝着总经理康乐描绘的“长板加宽、短板加长”方向发展。景顺长城基金的这一布局,恰好赶上了2020年之后的那波“固收+”发展大潮。
非银行系公募对固收业务的布局也早就有之,并正因此受益。以券商系公募中信建投(601066)基金为例,根据2024年一季报,该机构的公募总规模增长了10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规模增长都源于固收类产品。数据显示,规模增长最大的单只基金为中信建投稳祥,一季度规模增长超57亿元。
发力固收还需量体裁衣
当然,并不是所有权益型公募都选择在“逆风期”发力固收。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近年同样以权益投资著称的前海开源基金、中庚基金,2023年至今并未发行过债券基金。
“公募业务以固收为基本盘,是基金业的一大发展规律,能长期稳健发展的基金公司,基本都有着稳定的、大规模的固收业务。这些业务能给公司发展带来持续稳健的现金流,这是公司持续前进、反哺创新业务,乃至度过某些困难时刻的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这样的规律并非完全适用于每家公司。”某公募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该人士认为,在目前高度竞争的资管环境下,固收业务的增量开拓同样不易。一方面,固收业务以机构客户为主,要与这些客户形成稳定的信任度和黏性,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资源投入,但大部分基金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另一方面,固收业务的客单量大但费率低,后期发力固收业务的公募,需要其他业务来反哺。除了此前在权益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大型公募,大部分公募并不具备这样的反哺基础。
“近几年,固收业务有过几个窗口期。比如,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公募基金承接理财资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窗口。当时,推出‘固收+’基金的公募,依然是以传统‘固收大厂’为主。这些产品的初衷很好,但在‘+’的股权部分过于激进,最终并没有呈现应有的投资效应,也没能为行业的固收业务发展带来太多实质的经验借鉴。”某第三方资管机构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该名高管认为,2023年的这轮固收潮流,更多是“股债跷跷板”行情给部分基金公司创造的一个业务切换窗口。可以看到,这些权益型公募的固收业务,使用的大多是他们前期打下的资源基础,固收业务类型也基本是传统产品。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基金公司,很难在这轮固收潮流中实现原始积累。他们应继续聚焦自身禀赋,一边做好当前事情,一边等待下一轮行业红利释放,这样才有望从中探索到新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北证50指数关注度走高 机构看好北交所投资价值
- 4月10日将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
- 融合视觉能力,OpenAI向开发人员提供GPT-4 Turbo with Vision
- 《自然》杂志:调查显示美室温超导研究人员学术造假
- 海南万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东澳鹅产业现代化
- 《气象峥嵘》出版,为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样本
- 分析丨美英澳宣布拉日本入伙“奥库斯”,原因、影响如何?
- 马棕油期货:地缘政治风险与需求潜力交错,价格何去何从?
- 央行:一季度贷款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地缘政治风险恐加剧,黄金技术面继续看涨
- 白银被强烈看涨,黄金看跌情绪加剧
- 美联储态度转鹰?普徕仕:预计今年仍会降息两次?
- 中央气象台4月22日0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1“赛事+”提升城市“流量” 陕西商洛拓经济发展新“赛道”
- 2“五一”临近 持基过节的投资者要注意这几点
- 3华发股份:成功入选“人民优选”品牌 五一黄金周热销30亿
- 4非常危险!女子摔成粉碎性骨折!又是因为洞洞鞋,夏天多人中招……
- 5钟鼓楼老街区的古都新事
- 6金税四期试点上线,财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或有资金借道信创ETF基金(562030)逢跌进场布局
- 7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浙江发布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
- 8初步数据:我国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 9“发现山西之美”TDC旅游发现者大会举办:共话文旅新生态 邀客体验新玩法
- 10IDC:24Q1全球PC出货量恢复增长 达到疫情前水平
- 11(中国新貌)“国宝”大熊猫:栖居更美境 云游更广天
- 12瑞众保险副总裁俞德本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 13培养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非洲首所交通大学在尼日利亚投入使用
- 1大裁员下,特斯拉两名顶级高管离职
- 2奇瑞将与欧洲高端品牌签署技术平台授权协议
- 32024中国长三角青年企业家交流大会在杭州举办
- 4雷克萨斯GX中东版 全部在售 2023款 2022款 2020款 2019款 2018款成都远卓名车雷克萨斯GX中东版团购钜惠20万 欢迎上门试驾
- 5零跑C16将搭载中创新航磷酸铁锂电池
- 6Q1净利微增7%,宁德时代股东总数较2023年年末减少10728户
- 7哪吒,需要背水一战
- 8“新”中有“机”!创新服务承接新流量 撬动消费升级
- 9非创始版SU7何时交付 小米:工厂生产爬坡 全力提高产能
- 10央媒评卧铺挂帘:谁买的票谁做主
- 11江西南昌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 12方程豹旗舰硬派越野!豹8正式亮相:仰望U8“青春版”登场
- 13583家族/造型霸气 方程豹豹8量产版发布